图片名称

镜湖区整治黑臭水体初见成效


城市黑臭水体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,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,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。作为芜湖市的中心城区,近年来镜湖区扎实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,全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
城市黑臭水体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,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,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。作为芜湖市的中心城区,近年来镜湖区扎实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,全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
城市水体为何变臭了

据悉,镜湖区共有10条水体被列入到环境部、住建部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清单,分别是袁泽桥主沟、旭日天都水系、西洋湖西侧明渠、西洋湖、板城垾支沟、保兴垾文化路支沟、板城垾主渠、保兴垾主渠(九华北路-江堤)、保兴垾大富支沟、浴牛塘。其中多条水体经过治理已经初见成效。 

城市出现黑臭水体,成因复杂。镜湖区住建委工作人员表示,一是外源污染来源复杂。如旱季污水直排,影响河道水质;全市污水管道均为满管运行状态,水位普遍高于河道水位,存在管井溢流,特别是雨天截污管中沉积污泥污垢通过截流井、溢流井直排入河道,加剧溢流污染,雨洪过后污泥、垃圾、污水滞留河边,对干流河道造成污染;居民环保意识不强、政府部门监管不足,洗车、餐饮、阳台洗衣废水、道路保洁清扫水、工地施工污水等,进入雨水管网的现象较为突出,城市管理很难到位。此外,镜湖区为老城区,水体周边小区众多、人口密集,机动车辆多,地表硬化率高,不透水比例大,地面污染物随雨水冲刷进入河道。

二是内源污染持续释放。如雨洪过后,保兴垾和板城垾的底泥上翻比较明显,主要是由于雨洪期间河道流速快、水位降低、上覆水深变小。三是城市水生态功能减弱。如河道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,旱季缺乏清洁生态补水,水环境容量低;水动力条件差,旱季基本处于静止状态;以传统硬质岸线为主,基本无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,生态系统脆弱。

 

六条水系整治已初见成效

整治城市黑臭水体,是广大市民的呼声。镜湖区黑臭水体整治,遵循“近远结合、统一规划、逐年实施”的总体思想,以“一河一策”为基本原则,从全区层面统筹考虑,近期以消除黑臭为主要目标,消除河道水体劣Ⅴ类现象。远期目标实现水质明显改善、水体具备一定自净功能。根据各水体不同的水文水质特征,镜湖区因地制宜,采用综合治理方案,已完成六条黑臭水体“初见成效”目标。

2016年,镜湖区主要开展袁泽桥主沟的治理。2017年,主要开展旭日天都水系、西洋湖西侧明渠、西洋湖、板城垾支沟、保兴垾文化路支沟等五条黑臭水体的治理。通过水系沿线违法排污口整治、水系周边截污纳管、清淤疏浚、底质改良、驳岸生态整治、曝气机及喷泉设置、水体复氧、水体污染物微生物菌剂削减、浮岛滤床构建、雨水口强化处理等整治措施,整治后6条水系消除了黑臭异味,水体感官及水质有明显改善,均达到了“初见成效”的治理目标。 在2018年5月份国家生态环境部、住建部对芜湖市开展的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查以及10月份的专项督查“回头看”中,上述6条水系均被认定已消除黑臭。 

今年10月底,板城垾完成了清淤,计划年底初见成效,保兴垾(九华北路-江堤)、保兴垾大富支沟今年开工,计划11月底完成清淤,明年年底治理完成。浴牛塘计划2019年治理,市园林处已纳入弋江路品质提升一并实施。

板城垾治理 惠及周边众多小区

板城垾水系位于镜湖区沿天门山西路两侧,从莲花湖至广福泵站,全长4.4千米,水域面积5.2万平方米,流经荷塘月色、莲塘新村、香格里拉花园、天香苑、望江苑、滨江山庄等十几个小区和多个企事业单位。以前板城垾的水又脏又臭,尤其是集中在中级人民法院这一段,包括望江苑菜市场和天香苑菜市场,水的颜色有点黑,味道有点臭,群众意见比较大。同时,板城垾也是重要的泄洪通道,河床淤泥厚度较多,约为80厘米,汛期影响泄洪。

今年以来,镜湖区整治板城垾水系。通过摸排,在板城垾沿线发现了21个排污口。目前,镜湖区已阻断污染源、清理水底淤泥,未来将进行地形整治和岸线整治,让板城垾水系消除黑臭,改善水环境质量。整治完成后,板城垾周边的十几个小区数万居民将受益。

整治黑臭水体 需要治管并重

镜湖区是芜湖的中心城区,人口密集、商业发达,黑臭水体的存在,会对群众生活和市容市貌造成不良影响。此外,黑臭水体往往与主河流相连,小的水体治理不好,大的水体也会受到污染。黑臭水体渗入地下之后,地下水、地表水、大的河流也会受到影响。

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,近年来镜湖区启动黑臭水体攻坚战,还绿水与广大市民。如今,在西洋湖畔,市民们早晨在湖边晨练,晚上在湖边散步,这是黑臭水体治理后的一个缩影。尽管在治理黑臭水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镜湖区住建委工作人员表示,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,表面上是水的问题,实际上关乎城市规划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城市管理等复杂因素,更需要处理好水岸关系、雨污关系、政社关系、治管关系等;三分建七分管,在治好黑臭水体的同时要管得好,要实现水环境持续改善,还须建立长效机制。